天赤七王!

10个月前 11


41.jpg


天赤七王(གནམ་གྱི་ཁྲི་བདུན་)是指吐蕃王统的第一代至第七代赞普,因他们的名字中均带“赤”字,且历代都修行古象雄佛法—雍仲苯教,此七位最终都修成正果即大圆满虹化。也有观点说是此七位的丧葬仪式属于火葬,大火燃烧之时,青烟直升天空,故被称为是“天赤七王”。


42.jpg

聂赤赞普(གཉའ་ཁྲི་བཙན་པོ)


聂赤赞普作为吐蕃第一任赞普,关于他的来历从古至今的学者都有莫衷一是的看法,总体可以归纳为四种:

一、聂赤赞普本是天神的儿子,后降临人间

二、 古印度的王族后裔流落到藏区

三、从内地的逃跑过来的人士最终被称王

四、来自于吐蕃波沃县藏族人士,最终成为吐蕃王

在本文中笔者支持和所持的看法为第四个看法为来自于吐蕃波沃县藏族人士,最终成为吐蕃王。根据《雍布拉康志》、《迪乌宗教源流》等藏文史籍的记载,西藏波密有一个名为恰穆尊的女子生了九个孩子,其中最小的孩子“乌比热”因相貌古怪、性格刚烈,被家庭放逐,当聂赤赞普游历到雅砻河谷时,结识了当时为实现部落统一而出来寻适合当头领的苯教徒。一番盘问之后最终被人放在脖子后部之上邀请回雅砻,聂赤赞普一名也是由此而得,在藏语词典中脖子后部被称为是“聂”,“赤”为宝座,“赞普”则为大王之意。


43.jpg

穆赤赞普(མུ་ཁྲི་བཙན་པོ་)

聂赤赞普和纳暮暮之子就是穆赤赞普,古辛居览恰,建有神堂阔玛尼琼。聂赤赞普是一位忠实的苯教徒,大力宣传和信仰苯教,《苯教志》载,穆赤赞普时代,吐蕃苯教师噶居·祖普杰巴从象雄苯教大师祖普慈诚受戒。祖普杰巴有两个弟子,即雅贡·益西杰巴和帕姆西·贝吉旺秋,雅贡又有一弟子叫德增饶赛。尽管我们尚无法考证这个记载的可靠性,但这是现存苯教史籍中有关吐蕃苯教徒最初受戒的记载。这四个人被苯教史籍称为“吐蕃四僧”。


44.jpg


在吐蕃四僧期间,苯教师增楚益西从达瑟请回辛饶舍利子五百粒,让吐蕃苯教徒供养。噶居·祖普杰巴在邓雪那尔玛创建了苯教神堂雍仲赤堆,在达那达果松拉创建了苯教寺院赤堆塞巴寺和拉萨的神堂雍仲城奈等二十五处苯教寺堂;帕姆西·贝吉旺秋在拉堆创建了苯教寺院赤堆本吉赛康,此后发展为三十八处苯教寺堂;德增绕赛在叶茹创建了雍仲若贝塞康等,在后藏发展成为十二个寺堂。这些寺堂主修索塔尔律仪,一律着蓝衣。也就在这时,增楚益西等学者开始了苯教文献的翻译。


45.jpg

丁赤赞普(དེང་ཁྲི་བཙན་པོ་)

穆赤赞普在一百零八岁时,跟妃子萨兰丁丁玛生一子,称丁赤赞普。公元前967年他的上师由角尔门噶担任,为祭祀而修建的庙堂是科玛羊则。



46.jpg

索赤赞普(སོ་ཁྲི་བཙན་པོ་)

丁赤赞普跟妃子斯萨曼生一子,称为索赤赞普。他的上师是角尔奥噶,修建庙堂是郭罗郭却。勤修雍仲本教之六本得到正果,依修行之果,幻化为光体逝入法界,成就虹化。

 

47.jpg


达赤赞普(དར་ཁྲི་བཙན་པོ་)

索赤赞普跟妃子达尔萨象雄玛生一子,称为达赤赞普。古辛(苯教国师)为策米松曼,建有神堂索波琼拉。


48.jpg



德赤赞普(དྭགས་ཁྲི་བཙན་པོ་)

达赤赞普跟德拉噶姆生一子,称为德赤赞普。他的上师是达巴木青,修建庙堂是雍仲拉则。



49.jpg

思赤赞普(སྲིབ་ཁྲི་བཙན་པོ་)

德赤赞普跟思拉噶姆生一子,称为思赤赞普。他的上师是角尔夏噶,修建庙堂是科玛日让。第二代生根活佛,苯白拖持大士任其国师。


50.jpg


从宗教角度来说上述七位赞普所崇尚和信仰的宗教为藏族本土的宗教—苯教,因此在上述七位赞普上任期间苯教的文化和宗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甚至以阿里地区为主的各个藏族地区建造了很多苯教建筑,七位赞普的名字也被称为是藏族母系社会的明显标志。从藏族的丧葬习俗而言,七位赞普故去后统一进行了火葬,这也说明了在原始社会时期藏区也出现过除天葬之外的丧葬习俗。

图片1.png


西藏游

客服电话

4006356676

周一至周日 08:00-23:00

icon-wechat

微信扫一扫

免费咨询微信客服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