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巴吉村:脱贫后的新生活,像青稞酒一样甜

2年前 897

7月的林芝,群山翠绿,风光旖旎。

坐落于此的巴吉村,是西藏林芝第一个“运输村”,也是整个西藏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巴吉村村貌。 巴宜区宣传部供图

村道整洁平坦,藏式小楼特色十足,家家户户飘出花香果香……走进巴吉村,殷实富足的气息随处可见。沿着村道一路向里,看到一栋红瓦黄墙的二层小楼,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光荣之家”,这就是达龙老人的家。

达龙老人的家。人民网 次仁罗布摄

达龙老人。人民网 曾帆摄

达龙,75岁,曾是巴吉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新旧西藏的见证人。“矮矮的房子,很破,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路也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根本没法走。穷人们没有鞋穿,都是光脚走路,脚经常被扎破。”在老人的记忆里,曾经的巴吉村,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窝窝”。吃不饱,穿不暖,病了没地儿看,读书没人教……穷日子啥时候才到头?乡亲们想都不敢想。

命运的转折,要从1951年说起。当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1954年,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成通车;1959年,民主改革终结了封建农奴制,巴吉人民和西藏百万农奴一起,迎来了新生活。

随着自由的到来,村民们求奋斗的心气也更高了,“如何让小日子过成好日子”成了大家共同的奔头。

巴吉村全貌。西藏网信办供图

背靠比日山,前傍尼洋河,318国道贯穿其中;全村耕地面积1056亩,林地面积83751亩,草场面积75115亩……大自然给巴吉村留下了壮美的风景,也给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天然的优势。

20世纪80年代初期,乘着改革的春风,巴吉村村民利用交通便利优势,开始搞起了运输。到90年代中期,村里跑运输的人越来越多,车型也由过去的老“解放牌”换成了新“东风牌”,“运输村”的名号,让巴吉村闯进了大众视线。

打破以前的生产格局,生产方式日趋多元,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发展体现在巴吉村前进的每一步。

掘到“第一桶金”后,村民们并没有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进入90年代后期,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又开始通过土地承包流转的方式,吸引外地人员到村办厂、搞种养殖,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经济收入来源。2000年以后,巴吉村充分抓住林芝推进城镇化的契机,大力发展建材产业和旅游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高过一年。据统计,巴吉村共有农牧民101户473人;202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706.63万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7万元;人均居住面积达45平方米,比1959年增长了22.5倍。

巴吉村新(下)旧(上)村貌对比。巴宜区宣传部供图

从汉代《礼记·礼运》以来,丰衣足食的“小康”就是老百姓孜孜以求的梦想。今时的巴吉村,不论人居环境还是村民收入,医疗条件抑或教育资源,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谈到现在的新生活,达龙老人嘴里不断重复着“高兴”“幸福”。

70年巴吉村变迁,远不止我们提到的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日益提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令巴吉村村民祖祖辈辈追求的小康梦想有了具体模样。

脱贫后的巴吉村,日子像青稞酒一样甜。

来源:人民网

西藏游

客服电话

4006356676

周一至周日 08:00-23:00

icon-wechat

微信扫一扫

免费咨询微信客服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