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西藏旅游
从事西藏旅游20多年,独创的产品和领先的服务标准
初秋时节,俯瞰高原大地,一个个红彤彤、沉甸甸的苹果挂满枝头,一辆辆收割机、拖拉机在金黄的青稞田里穿动,一群群牛羊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一件件优质特色农畜产品销往区内外……
“十三五”期间,我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持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以赴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持了农牧业生产稳中有进、农牧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农牧民收入增长势头强劲的良好发展态势,农牧民脸上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发展活力更足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当乡龙桑村村民旦增,这几年把青稞都卖到了家门口的德琴阳光庄园有限公司。这家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年青稞加工产量在10万吨以上,带动周边种植户实现增收4000多万元。
“十三五”期间,我区大力发展农牧特色产业,推动形成以青稞、牦牛、藏猪、藏羊、奶业、蔬菜、饲草七大产业为重点的“7+N”产业发展格局,建立以10个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基地为主的国家重要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累计创建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5个全国特色优势产区,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162家、13475家,比2015年增长65%、1.9倍,龙头企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均较2015年实现翻番。同时,我区大力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6”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和农垦国有农场改革工作等,并不断提升农牧业设施装备科技水平。
为牢牢稳住农牧业基本盘,“十三五”期间我区新建高标准农田200.08万亩,年均推广农作物良种2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蔬菜年产量达到100.03万吨,蔬菜夏季主要城镇自给率达到85%以上;累计推广牲畜良种510万头(只),建成优质人工饲草基地135万亩,超额完成草原围栏前三年1000万亩的年度任务;肉奶产量达到101.51万吨,肉奶人均占有量位居全国前列。
乡村环境更优
走在拉萨近郊的达东村,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宽阔干净的道路,每家每户门旁摆放的连体式可分类垃圾桶,树木繁多,流水潺潺,美丽乡村的模样一览无余。
达东村是我区乡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我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使74个县(区)人居环境全部达标,超六成县(区)被评为良好和优秀。同时,深入开展“四清两改”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7万座;认定12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建立健全村庄保洁机制,4013个村庄拥有保洁员33250名;9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农牧民良好卫生生活习惯逐步养成。
“小时候,村里只有坑坑洼洼的土路,房屋大多是土坯房。如今,一切都变样了。”26岁的拉姆大学毕业后当了导游,“村里环境越来越美,来这里游玩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了。”
百姓获得感更强
现代化机械耕种模式在高原越来越普及,这让过去天天被“拴”在土地上的群众有了更多选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打工,发展副业,多挣点钱,让日子由小康到富裕。”曲水县南木乡江村群众普扎说。
“十三五”期间,我区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突发新冠疫情的影响,推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举措,保持了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态势,2020年达到14598元,同比增长12.7%,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6年保持全国增速第一,顺利完成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目标。
同时,我区还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扶贫工作格局和机制,加快发展扶贫产业,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055个,落实各类产业扶贫资金464.5亿元。通过产业扶贫直接带动23.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前一年实现脱贫,85%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受益,产业扶贫成果惠及广大农牧民,西藏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农牧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十三五”期间,我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农村面貌发生新变化,农牧民生活迈上了新起点,业旺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开。踏上新征程,我区各族干部群众正以昂扬的姿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谱写着农业农村发展崭新篇章。
客服电话
4006356676
周一至周日 08:00-23:00
微信扫一扫
免费咨询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