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西藏旅游
从事西藏旅游20多年,独创的产品和领先的服务标准
所在城市: 昌都
所在地址: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盐井镇纳西民族乡
联系电话:
营业状态: 正在营业
更多介绍:
芒康县盐井古盐田是现今西藏惟一完整保持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位于昌都市芒康县纳西乡,东经98°35′516″、北纬29°02′340″,海拨2271—2325m,座落于澜沧江边、214国道旁,享有“芒康盐井 茶马古道 千年画卷”的美誉,是二十一世纪旅游精品线路“茶马古道”进藏第一站。盐田共有三部分组成,第一是同卡盐田遗存,位于纳西乡纳西村,在澜沧江左岸,最上层距江边约120米,高出江面约70—100米左右,总面积约3000平米;第二是加达盐田,位于纳西乡加达村,在澜沧江右岸,最上层距江边约95米,高出江面约30米左右,总面积约3500平米;第三是色曲龙—雅卡盐田,位于纳西乡纳西村,在澜沧江左岸,南北长445米,东西宽约95米,总面积约42275平米。
盐井目前有3600多块盐田,盐业生产仍沿用原始生产方式,因此产量不高,年总产量70万余斤。由于地质、土壤等的差异,盐井生产的盐以澜沧江为界,有很大的差别,江东边盐田出产的是白盐,江西边盐田出产的是红盐。这里的盐业生产方式是最古老的晒盐方式,纯属天然风干形成,盐民从澜沧江边的盐卤水井中,以木制桶背上卤水倒在各自的卤池中风干浓缩,再平铺在盐田里风干,最后结晶成盐。盐井的盐田,因其独一无二的原始晒盐方式和当地特殊的自然界环境,形成了一处自然和人文溶为一体的世界奇观,是世界上仍保留完好的一处古老文化遗产。站在山坡往下看,汹涌澎湃的澜沧江两岸的斜坡上有一群群平房式的建筑,房顶上铺盖着一层“白雪”,这就是盐田。走近盐田,盐民在险峻的羊肠小道上背着盐卤水而过,她们常年累月无数次在这条条险峻的小道上背着木桶踏着澜沧江湍急的节奏,沿着祖先的足迹,在风急浪高的环境下,勇敢无畏地追求着生活,延续着生命。进入盐田,看到房顶的洁白盐晶,房内钟乳晶盐,仿佛置身于水晶宫的世界。穿行于密密麻麻的立柱之间,又是一种扑朔迷离,给人想象无穷的惊奇。在盐田,如身处于古老的文化之中,大胆、简约、夸张、原始、生动,像一片闪光流动的历史画卷,呈现出古朴、悠远的意境。近年来,随着政权投入力度的加大,景区各项配套设施的完善,游客人数日益增多,景区美誉度、知名度也随之扩大。2008年晒盐技艺·井盐晒制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盐井古盐田制盐过程:盐井古盐田是世界上惟一保持最原始河谷木架田手工晒盐方式的晒盐场,在2000多公里的澜沧江流域中,仅此1.5公里处有盐泉从地下涌出。整个古盐田由纳西村古盐田、上盐井村古盐田和加达村古盐田组成。古盐田历史悠久,自唐以来这里就开始出现古老的晒盐技艺并传承至今,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盐井目前产盐仅有纳西民族乡加达村和上盐井村,从事盐业生产的有300多户,有3600多块盐田保存完好。传统制盐工具及作用:取卤工具:舀卤瓢、背卤桶(白盐田)、挑卤桶(红盐田)、倒卤篮。收盐工具:刮刀、铲板、扫帚、板锤。传统制盐步骤:取卤步骤:汲卤、背卤(挑卤)、囤卤、背卤(挑卤)、晒卤。收盐步骤:刮纹、铲集、扫底、紧田。(盐民从澜沧江边的盐卤水井中,以木制筒背上卤水倒在各自的卤池中风干浓缩,再倒在盐田进行风干,结晶成盐)制盐季节及盐巴用途:盐井的盐不仅是卤水的结晶,也是风和阳光合作的结晶。盐井的盐业生产目前仍保持着原始的晒盐方式。澜沧江边卤水资源丰富,分布着数十口热气腾腾的天然盐井。村民们先用木桶从盐井中取出卤水,倒入盐田下的卤水池中,让风蒸发使池中卤水的含盐量接近饱和,从而缩短晒盐时间和增加晒盐收成;再将池中的卤水背上倒入盐田,让阳光和风合作进行最后的蒸发,一般在7天左右便能出盐。表层白盐无需加工便能食用,一般用于调制酥油茶和腌制藏香猪肉;下层含少许泥沙的红盐可用于喂养牲畜。最好的晒盐季节是在3、4、5月份,这时的风强劲有力且持续长久,最快4天便能出盐。在这个时间段晒出的盐呈肉粉色,这种盐只有在桃花盛开的时间才会有,所以取名为桃花盐。桃花盐也是品质最佳,最稀少的盐。由于地质、土壤等的条件差异,盐井生产的盐以澜沧江为界,有很大的差别,江东的纳西、上盐井两村的盐田出产白盐,江西加达生产红盐。同时也因江两岸的地势不同,也导致生产工具出现差异,东岸由于盐田木架较高,可直立行走,所以人们选用木桶背驮卤水;而江西木架低矮,地势平缓,盐民则选用扁担挑卤水。在沿江两岸近1.5公里的狭长河谷地带,绵延分布着从江边排列到山上的数千块盐田,层次分明。登高俯瞰,盐井热气腾腾,盐田银光闪烁,平静的田面将蓝天白云倒映其中,盐田下的天空更加清澈高远。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到其制盐的全过程,还可以看到勤劳、朴实的盐民和纯朴的民俗。为了保护这一古老而举世独绝的技艺,党和政权对盐业生产进行政策扶持,不仅在对盐田的保护上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对盐户按照生产量进行补贴,使这一传统的技艺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得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