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岩风景区

景点特色
  • 沿金沙江西岸分布的六个乡组成

所在城市: 昌都

所在地址:

联系电话:

营业状态: 正在营业

更多介绍:

西藏游小程序码

三岩风景区

三岩风景区,位于昌都市贡觉县,由沿金沙江西岸分布的六个乡组成。出发之前,要讲一讲三岩这个地域概念。清朝末年,以四川白玉县山岩乡和西藏贡觉县三岩片区六个乡为核心,设置武城县,管辖四川和西藏交界的金沙江峡谷两岸地区,范围覆盖白玉县山岩乡、沙玛乡、盖玉乡,巴塘县甲阴乡,贡觉县木协乡、雄松乡、敏都乡、沙东乡、罗麦乡、克日乡,芒康县的昂多、戈波乡,所以民间,把这一地区统称为大三岩地区。而今天我们要去的三岩风景区,是三岩这个地域概念中的核心区——贡觉县三岩片区。从贡觉县城出发,沿贡芒公路驱车60公里,来到著名的阿旺绵羊原产地——阿旺乡,从这里开始,我们要往东南方向行驶,进入贡三公路。公路沿途,草原、高山、森林交错分布,家畜、野生动物交替出现,处处是美景。走在连绵起伏的草原上,远看着横亘的山脉和高耸入云的雪山,让人心旷神怡。当公路抬升到海拔4500米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翻越巴依拉山,进入三岩地界。走进三岩,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便是雄伟的乃波山,海拔5442米,山顶终年积雪,山势陡峭,庄严雄伟,是方圆百里最高的山峰。山下是绿茵茵的牧场,牛羊悠闲地吃着草,牧童在一旁与牧犬嬉闹。沿公路继续前行,我们要翻越的最后一道屏障是泽拉山。山顶分布着众多湖泊,由雪山融水汇集而成,阳光照耀下,犹如一颗颗湛蓝的宝石。三岩地区流传着一个民间传说,在遥远年代,有一个叫帕罗扎的男子,他从太阳落下的西方,赶来一群大山,围在金沙江边,建起自己的家园。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吉觉玛,学会了父亲的巫术占卦,后来成了三岩罗麦人的祖先;憨厚的二儿子加盖邦丹只会种地喂牛,他后来就是三岩雄松人的祖先;三儿子阿盖卡学神勇好斗,他住在木协,以后就是三岩木协人的祖先。不知过了多少年,帕罗扎死了,但儿子们,相信帕罗扎的灵魂还在乃波山上,他们无论是到阿拉曲果神泉,还是到玛西琼果神泉、扎通曲果神泉取水,都能从那清亮的泉水中看到父亲深思的眼睛。此后,儿子们,孙子们,围着乃波山繁衍生息,也逐渐形成了今天村落,这已是三岩帕措的源头。帕措是三岩地区独特的风俗。在藏语中,“帕”是指父亲一方,“措”是指聚集之意,“帕措”实际是一个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的部落群。帕措既有氏族的特征,又有部落的职能,基本上是一个父系社会。作为特殊的社会现象,三岩帕措反映了青藏高原地区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古代藏族部落社会的一些基本面貌,正因如此,许多人把三岩的帕措组织称为“父系原始文化的活化石”。在三岩地区,同一帕措成员,人们互视为兄弟姐妹,共同维护群体利益、保护每个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实行严格的外婚制,本帕措成员的后代禁止通婚,与帕措有血仇的不准联姻,女子必须嫁出、不得招上门女婿。结婚由家长做主,但女子嫁出前一般要征求本人意见,不同意也不勉强。三岩地区处于横断山脉深处,四周为高山雪岭,悬崖峭壁,道路崎岖难行,每逢冬季,大雪封山,与外界隔绝往来,因此,长期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边沿。在交通闭塞、环境艰辛的土地上,一个人很难存活,大家只能紧紧抱团,与大自然抗争。加之,“帕措”自身的封闭性,很难做到与时俱进,所以,时至今日仍然延续了部分原始的社会制度。碉楼是三岩的特色民居,也是三岩最易识别的“脸谱”。原始古朴、简单粗犷的碉楼群,散落于金沙江两岸高山斜坡地带,沿山势和农田梯度而上。碉楼一般是先把地基挖好,填上石头,再在石头上磊墙,大多为三至四层,高约10—15米,底层厚达1.5—2米。碉楼的布局依次是,底层牛羊圈,高约3米;二层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存放饲草、木柴,后部为主居室,铺有木地板,层高一般5至8米,火灶、水缸、家具全在这间屋里。由于没有对外的窗户,仅靠一个通向三楼的楼梯间来采光,因此光线很差;三楼是粮库、杂物和厕所;四层是一个只有三面墙和屋顶的房屋,用来堆放未打的粮食或饲料。上下楼全靠独木梯,所以三岩的民居内独木梯子最少有4个。三岩社会以帕措组织维系,所以这些房屋也是遵循这一原则。分家后,子女并不走远,而是借着父亲家的一面墙来修建自己的房子,最后就成了房连房、屋接屋,有三四家的,也有五六家的,还有规模更大的,活像一个城堡群。三岩的家庭无灶台,只是用三块石头作支架,架锅做饭、烧茶,俗称“三个石头一口锅”。随着人口增加,需要煮的东西多了,就围着原来三块石头中靠墙的那一块,再安放两块石头,形成另一个灶,俗称为“五个石头两个灶”。三岩地区山多地少,且多为坡地旱地,为了生存,人们既农耕又放牧、采集。河谷地带为一年两季,高山地带为两年三季。农事活动作息时间为:藏历一、二月,砍柴、冬季牧场和田间管理;三、四月,耕地、施肥、播种和采集虫草;五、六、七、八月采集贝母、松茸,收割荞麦;九、十、十一、十二月,田间管理、耕地、施肥、播种大麦、收割青稞等。三岩种植荞麦、大麦、小麦、青稞、元根、马铃薯、胡豆等作物,以荞麦为主。马铃薯是1915年第二任武城县知府黑梅亭带来的,人们甚感其德,称其为“黑薯”,是重要补充食品。深山峡谷的地理位置、大雪封山的自然环境、人多地少的现实状况,迫使个别三岩人铤而走险,靠劫取路人财物应对饥荒。在1770 年前后,就闹出抢劫达赖喇嘛茶包、劫掠巴塘副土司骡马等轰动事件。当然历史不会重演,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想方设法改善群众生活。近年来,为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下大力气实施跨市易地搬迁,在拉萨、林芝等地,开好土地,修好房子,建好配套设施,陆陆续续把一万多名贫困群众搬迁出来,让他们和子孙后代永远摆脱贫困,再也不受自然资源少、生产资料匮乏的约束,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