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解放委员会和将军楼遗址

景点特色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红色景点展陈

所在城市: 昌都

所在地址:

联系电话:

营业状态: 正在营业

更多介绍:

西藏游小程序码

昌都解放委员会和将军楼遗址

昌都市是青藏高原原始文化发祥地之一,是连接藏、川、青、滇的交通枢纽,素有“西藏门户”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昌都也是西藏解放最早的地区,她的解放,对于西藏和平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展项《解放前的昌都》1950年昌都解放前,这里的封建领主控制着绝大多数的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广大农奴饱受封建领主的剥削,生活在饥寒交迫、水生火热中,渴望翻身解放、盼望人身自由。2.1——2.2《中外反动势力加紧活动》和《“驱汉事件”》帝国主义和西藏分裂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所谓的“外交局”以及“驱汉事件”、“泛亚洲会议”等,分裂逆流甚嚣尘上。(此处一边引导向前走一边讲解)帝国主义加紧制造分裂事件,以黎吉生(此处指引照片)为首的帝国主义分子通过各种途径挑拨民族关系,鼓吹“西藏独立”。(转身面向观众讲解)内外勾结的分裂势力,试图用这种方式抗拒人民解放事业。昌都地区分裂与反分裂斗争日益严峻。第三展项《中央政权的和平努力》3.1——3.3《新中国成立》《民族统一的决心》《西南局成立》(新中国成立篇章一边走一边讲解带过)大家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作为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西藏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巩固西南边疆的重要步骤。(向下一展项走去,并边走边讲)为完成祖国大陆的统一,解放水生火热中的西藏人民,中央一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西藏问题。(走到第二展项前)为此,中央曾先后四次派遣劝和团赴西藏谈判,和谈受到各族人民和爱国人士的积极响应,但是西藏分裂势力却百般阻扰。(随讲解深入继续引导向前走)在这种严峻形式下,1949年10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关于西南、西北作战部署”的电报,中央人民政权做出了“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战略决策”。决定由邓小平同志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担负解放西藏以及经营西藏的各项任务。军事上,把进军西藏的任务交给了当时的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Lebronyx:
 1.不畏艰险、领兵入藏1950年,在中共中央和平解放西藏的大决策下,在西南局召集的各兵团领导人会议上,刘邓反复思量,决定任命以张国华为军长的十八军接受解放西藏的任务。1950年,入藏准备时,仅有一张破旧不堪的西藏区划图,张国华组织先遣队对路线进行研究和勘测,并广泛听取了在成都、重庆等地藏情专家们的意见。发动军民一心,以“千里风雪西藏去,万贯家财一袋装”的昂扬斗志,踏上高原解放之路。张国华领导十八军政策研究室,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写出了《西藏各阶层对我们进军态度之分析》《对西藏各种政策的初步意见》《英美帝国主义干涉西藏问题之趋向和我之对策》《西藏财经问题研究提纲》《进军守则》《藏人的风俗和禁忌》等材料,并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肯定。2.化泪为坚1950年,在部队入藏前的最后准备阶段,张国华夫妇第一个女儿“难难”因患肺炎,不幸离开人间。而他却强忍悲痛,将对女儿的思念化成对解放事业的动力,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3.政战结合、顺利进军1950年,在部队驻扎的新津县城,张国华号召全军学习藏文、实行生活高原化,为部队适应进军高原和打赢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年6月,在泸定大渡河边,张国华下令拆解汽车,以竹筏运抵对岸再进行组装上路的方法,保证了部队物资的顺利运输。在康定,充分运用统战工作,团结藏区各族人民,取得了藏区人民对进藏修路和后勤补给运输的极大支持,并号召部队响应中央“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赢得了藏区人民一致的赞誉。1950年9月15日,张国华在作战会议上部署了作战方案和行动计划。以南北两线作战和东西迂回合击的钳形战法,充分发挥优势兵力、快速打击。在后来的昌都战役中,解放军参与各部只付出了较小损失便赢得了战役胜利。4.运筹帷幄、解放昌都1950年10月6日-24日,解放军发起了昌都战役。击溃藏军主力部队,粉碎了中外反动势力妄想以武力阻止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梦想,打开了和平谈判的大门。昌都战役结束后,10月26日,在甘孜召开了上千人的干部大会,张国华深刻分析了昌都战役的意义,以及对下一步进军西藏问题的看法,在全军上下以及广大藏区民众中反响热烈。5.积极促和、签订协议1951年4月28日,张国华作为中央代表一员,与西藏地方政权代表阿沛·阿旺晋美等人,通过会议商讨,签订了《中央人民政权和西藏地方政权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标志着西藏的和平解放。从甘孜到拉萨,张国华率领部队历经近4个月,行军2000多公里,面对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和风雨冰雪的侵袭,以大无畏的气魄,指挥着千军万马迎接高原的各种挑战。十八军进入拉萨后,张国华通过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和当地民众的情绪,并与拉萨上层积极沟通,解决《十七条协议》执行的相关问题,局势逐渐稳定。1951年,主持修建“拉萨小学”,为西藏开展近现代教育打下基础。1954年底,经过张国华和解放军广大指战员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康藏、青藏两条公路全线通车,进藏部队和物资运输供应问题得到极大缓解,为进藏部队站稳脚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组织军民、救援抗灾1954年7月17日,江孜突遭洪水袭击,洪水迅速向白朗、日喀则方向蔓延。张国华随即指挥军民展开抗灾工作,并明确提出要与地方代表协商,共同组织救灾委员会,全面实施救灾。 7.高扬理想、长期建藏1957年12月召开的军区党委扩大会议和1958年4月召开的军区党代表大会上,张国华多次讲到长期建藏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部队在长期建藏问题上所暴露出来的思想问题。 8.平息叛乱、维护稳定1958年,中外反动势力,以伏击解放军医护人员车队和围攻泽当工委等手段,发动武装叛乱。在平息叛乱的过程中,他睿智地变被动为主动,有效的肃清了叛乱分子,维护了地区稳定,恢复了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平息叛乱过程中,响应中共中央一边平叛、一边改革的号召,在各地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民主改革运动,抽调部队具有一定政治文化水平的干部,深入各地基层开展工作,很快稳定了局势。9.不顾安危、保疆卫土1962年,他不顾身体疾病,毅然放弃青岛休养,返回拉萨组织部队反击印度的挑衅和侵占边界行为。亲赴前线的张国华,在高原上不顾心脏病和高血压的影响,坚持完成敌我双方战场地形分析和作战计划。他的精神意志激励了全军各部指战员。仅在1962年11月西山口——邦迪拉战役的30余天中,解放军共歼灭敌军62旅、炮兵第四旅等多支部队,共击毙俘虏敌军5063人。此役是自卫反击战中关键一仗,而张国华坚持大纵深、远距离、大迂回的战术,则是关键之战中的关键一招。1963年2月,张国华向中央汇报了中印自卫反击战的作战情况,受到毛泽东等多位国家领导人的表扬。1965年8月张国华在林芝召开工委工作会议,总结了进藏后15年的工作,大会通过了《西藏十五年工作的基本总结》。10.无限忠诚、永耀高原1972年2月21日,因心脏病突发,张国华将军怀着对党和国家,对西藏无限的眷恋,离开了人世。新华社当天播发了张国华离世的消息和大幅照片,缅怀这位革命将军不屈不挠和为中华民族解放与发展不懈奋斗的一生。